?。鄣湓矗? 《左傳·文公六年》:置善則固,事長則順,立愛則孝,結舊則安。
?。鄣淞x] “置善則固”,原意指能選好人、用好人安排好人就鞏固。遂后,人們便以“置善則固”指好事做得愈多愈鞏固
[典實] 公元前621年,八月十四,晉襄公逝世了。襄公之子夷皋尚在幼年,晉國主政大夫記取襄公年幼而引發(fā)那次秦晉崤山之戰(zhàn)的教訓,故而想立一位年長的公子為國君。而另一些大夫則持反對意見。這時,晉國的主政大夫趙盾卻主張立公子雍。他對大家說:“公子雍喜愛美好的事物而且年長,先君文公寵愛他,而且又和秦國關系甚好。秦國是我們晉國的老朋友了,從晉惠公起,我們幾代國君即位都得到秦國的支持。能讓好人即位就鞏固(置善則固),事奉年長的人就名正言順(事長則順),立先君(晉文公)所愛的人也合乎孝道,結交老朋友(指秦國)就安定。為了避免國內引發(fā)禍亂,所以要立年長的為國君。立了年長的,而且又立了具有‘四德’的人,國內的禍難就必然可以得到緩解和避免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