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典源]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王好戰(zhàn),請以戰(zhàn)喻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,以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”曰:“不可;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
[典義] “五十步笑百步”,原意是棄甲曳兵而走,往后跑了五十步的笑往后跑了一百步的。后人遂用“五十步笑百步”,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,卻以自己的程度較輕而嘲笑別人。又用以比喻兩者的缺點錯誤雖有程度上的差別,而實質(zhì)卻是一樣的。
[典實] 孟子拜見魏梁惠王。惠王說:“老先生,您不辭辛勞千里而來,一定會有利于我的國家。”孟子回答說:“大王何必講利?有仁義也就行了。大王說有利于我的國家,大夫說有利于我的封地,士和百姓們說有利于我自身,這樣上上下下交相追逐私利,那么國家就危險了。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,何必講利呢?”
惠王又問孟子:“賢德的人喜歡享受嗎?”孟子回答說:“賢德的人懂得與民同樂,才真正懂得享受呢?《詩經(jīng)·靈臺》里面說:‘開始籌建靈臺,又是測量又是經(jīng)營。上下一齊努力,很快便能建成。周文王說不要著急,百姓們更賣力氣。文王偶爾來游,母鹿正伏地悠閑,長得肥美,鳥羽潔白舞翩翩。文王來到池沼旁,滿池的魚兒自由地游來游去。文王用百姓集聚的財力和勞力,營建池臺,可是百姓們還很高興,把那個臺稱為‘靈臺’,把那個池沼稱作‘靈沼’,還為他能享受到麋鹿魚鱉的奉養(yǎng)而高興。為什么呢?那是古時的賢者能夠講仁義,修德政,與民同樂。”
梁惠王聽到這里,接過來說:“我對于治理國家,真是盡心盡力了呀!河內(nèi)(指黃河以北)發(fā)生了災(zāi)荒,我就將那里的一部分災(zāi)民移到河?xùn)|(黃河以東),并將河?xùn)|的糧食運往河內(nèi),賑濟災(zāi)民。當(dāng)河?xùn)|發(fā)生災(zāi)荒時,我又如法炮制,以河內(nèi)補河?xùn)|,使災(zāi)民度過饑荒。我看看鄰國的君主辦理政事,沒有一個像我這樣用心竭力的??墒青弴娜嗣癫⒉灰姕p少,而我國的人民也不見增多,這是什么緣故呢?”
孟子回答說:“大王您喜歡打仗,我就拿戰(zhàn)爭做個比方吧。戰(zhàn)鼓敲得咚咚響,敵我短兵已經(jīng)相接,打了敗仗的士兵就拋下盔甲,拖著兵器狼狽逃跑,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了下來,有的逃了五十步就停住腳。結(jié)果,那些逃了五十步的卻恥笑逃了一百步的,說他們的膽子太小了,逃得太快了。大王,您以為這種恥笑該不該呢?”
梁惠王說:“不該。他只不過沒跑夠百步罷了,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!”孟子說:“大王您只要懂得這個道理,您就不必再希望您的國家的人民比鄰國增多了。治理國家的人,只要不違農(nóng)時,不竭澤而漁,不濫砍亂伐森林,老百姓的糧食和魚類就吃不完,木材就用不盡,這樣令百姓繁衍生息,供應(yīng)生者,安葬死者,安居樂業(yè)。這才是王道治國的真正開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