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典源] 《詩經(jīng)·唐風(fēng)·葛生》:百歲之后,歸于其居。
[典義] “百歲之后”,亦作“百年之后”,其意是說,人壽多不過百歲,故而以“百歲之后”婉言死后。
[典實] “百歲之后”的典故,出自《詩經(jīng)·唐風(fēng)·葛生》。其全詩是:
“葛生蒙楚,蘞蔓于野,予美亡此,誰與?獨處!
葛生蒙棘,蘞蔓于域,予美亡此,誰與?獨息!
角枕桀兮,錦衾爛兮,予美亡此,誰與?獨旦!
夏之日,冬之夜,百歲之后,歸于其居。
冬之夜,夏之日,百歲之后,歸于其室。”
《葛生》是一首妻子悼念新逝丈夫的民歌,也是《詩經(jīng)》時代流傳的一首哭歌。全詩通過妻子的內(nèi)心獨白,寫她在想像中來到墳地,傾訴她的綿綿哀思。
妻子在頭三章中提出“誰與”的設(shè)問,是說您逝去后,沒有相伴,只能“獨處”、“獨息”、“獨旦”!所以在第四章和最后一章中提出“百歲之后”,我便“歸于其居”、“歸于其室”。這里的“居”和“室”,均指的是死者的住所,即墳?zāi)?。這也可以說是妻子對死去的丈夫作出的最好的回答,也是女主人最后的必然結(jié)局。